《故事》讀書筆記
第一章作者與故事
首先,《故事》所講述的不是公式,而是原理。
人們需要娛樂,因此需要故事。
故事并不是對現實的逃避,而是一種載體,承載著我們去追尋現實、盡最大的努力挖掘出混亂人生的真諦。
故事進展過程的缺乏、動機的虛假、人物的累贅、潛文本的空洞、情節的漏洞以及其他類似的故事問題,才是文筆平淡乏味的根本原因。(這裡可以參照大量我們所看到的爛片)
所有作家,都必須明白故事與生活的關係:故事是生活的比喻。
這裡可以展開思考,比如《源代碼》,其實與我們的生活并無什麼關係,它之所以能打動人,是在於男主角在影片中所表現的人性,與我們的生活是互通的。有關與歷史類的電影也是如此,比如《繡春刀》,表面上里我們所生活的時代相差了幾百年,但主角沈煉在電影里的歷程,很容易讓觀眾投射進去,聯想到自己的生活。所以,麥基在《故事》里說的這段話,我更傾向于理解為,“故事與生活要有一定的連接性。”
第一章里舉了兩個例子,一個是“個人故事”,另一個是“保證商業成功”。按照我的理解,一部是視角過於狹隘,缺乏對大世界的閱歷跟理解,故事里所講的只是自己視野里的世界,與觀眾的世界脫節。另一部更好理解,那就是盲目追求商業類型片,追求視角奇觀化。這樣的電影刨除視效後,內容是一片空洞,難以支撐起一個故事,在電影結束後什麼都不會留下給觀眾。
這裡面還提到了抽象表達,我們可以用王家衛來做例子,王家衛的電影往往藝術表達做到了極致,但它的內容是否空洞呢?恰好相反,影迷所迷戀的恰好是王家衛的故事本身,視聽語言完全是為了內容本身服務,所以才使得他的作者性表達更令人印象深刻。
關於文學天才與故事天才,文學天才所掌握的是文本的建立,他們能把日常最平常的對話用更高級的方式所表現出來。而故事天才則是將生活,人物,戲劇性全部結合在一起,構建出最精彩的故事。
文學天才的材料是話語,故事天才的材料是生活本身。